中国文字意义
在汉字的海洋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内涵。“懪”(bó)是一个充满深意的汉字。它由8笔画构成,虽然笔画不多,却承载着丰富的含义。
“懪”字读音和五行
“懪”的拼音为bó。关于五行属性,由于“懪”字与情绪、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五行归属可视为心火。然而,在传统命理学中,“懪”字并没有明确的五行分类。
“懪”字用来起名的意义
“懪”字有烦燥郁闷和悖逆之意。尽管这两个解释看起来不太积极,但若用于人名,可能会象征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或内心深处的抗争力量。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寓意积极正面的名字,但在文学创作或其他特定场合,“懪”字或许能传达出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懪”字字典说明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懪”属于卯集上的心字部,位于第407页第18位。它的反切注音为蒲角切,发音类似于“雹”。该字最早写作“??”,后来演变为“懪”。
《尔雅·释训》中提到:“????,悶也。”表示内心的烦闷。此外,《集韵》中也有记载,认为“懪”字的发音为北角切,即“剝”,且意思相同。
“懪”字在中国古典解说
从古代经典文献来看,“懪”字主要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或情感体验。
在《广韵》中,“懪”被定义为“蒲角切”,意味着某种不安的情绪;而在《集韵》《韵会》《正韵》等书中,均将其解释为“弼角切”,即“雹”或“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负面的情感表达。
《尔雅·释训》则直接指出“????,悶也”,明确了“懪”所代表的烦闷心情。这些古老的解释为我们理解这个字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
含有“懪”字的诗词内容
在古典诗词中,使用“懪”字的作品相对较少,可能因为其较为特殊的含义。然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以“懪”为主题或情感基调的诗句: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其作品中曾写道:“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这里的“病相如”可以理解为一种身心俱疲、烦恼忧郁的状态,与“懪”的含义相近。
宋代词人晏殊也在《蝶恋花》中表达了类似的感慨:“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其中蕴含的无奈与惆怅,同样契合“懪”的意境。
与“懪”字相关的成语
目前未发现以“懪”字为首的成语,但可以通过查询包含“懪”字的成语来拓展词汇量。例如:
- 懪懪不乐:形容人心情压抑、不快乐。
- 懪懪无聊:形容人感到无聊、无所事事。
- 懪懪难堪:形容人处于尴尬、难以忍受的境地。
这些成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与“懪”相关的情感状态。
“懪”字组词
以下是包含“懪”字的一些词语组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字:
1. 懪懪
2. 懪闷
3. 懪烦
4. 懪躁
5. 懪恼
6. 懪乱
7. 懪怒
8. 懪郁
9. 懪恨
10. 懪愤
11. 懪急
12. 懪愁
13. 懪忧
14. 懪哀
15. 懪悔
16. 懪愧
17. 懪羞
18. 懪耻
19. 懪憾
20. 懪疚
文章总结
综上所述,“懪”(bó)是一个描述内心烦闷、悖逆情绪的汉字。它在古代文献中有详细的记载,并通过诗词和成语得以传承和发展。虽然“懪”字并不常用于人名,但它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懪”字的多重意义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