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木辟邪的由来及应用
后人追溯桃木辟邪都要上推到夏朝或更早的黄帝时期。这些推测,虽然多与神话相混杂,但是包含自古相传的历史记忆。从这个角度看,桃木辟邪出现于夏朝甚至更早的史前时期不是没可能。
1.
周秦之际的一则神话说东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什么呢?有一株大桃树!朝东延伸的桃枝之间留出了一条众鬼出入的通道,号称「鬼门」。把持鬼门的是神荼、郁垒两兄弟,一旦发现恶鬼他们就将其捆起来喂老虎。据说,黄帝正是参考这个做法创设「立大桃人」之类的驱除鬼魅的法术。
©《论衡》
瞧吧,很多东西的发明权都归于黄帝,包括桃木辟邪!
2.
说到桃木辟邪的起源,不得不提另一个故事——羿死于桃棓(《淮南子》)。羿以勇武和善射著称于世。十分奇怪的是,这样具有神性、不可战胜的人物却中了寒浞之辈的阴谋诡计死于桃棓(桃木制成的杖)之下,这未免也太抽象了吧,怎么解释?这个时候,人们难免联想,认为桃木定有什么威力!
©《淮南鸿烈解》
由此,利用桃木来辟邪也就成情理之中的事了,对不?
3.
利用桃木辟邪在秦汉时代已经得到广泛的信仰和应用。
从使用方式来看呢,桃木辟邪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攻击性的桃木制品
先秦巫师常用的巫术工具有两件,一件是桃棒,一件是苕帚。在巫师眼里头,桃棒是可以直接击退鬼魅的,苕帚是可以帮着扫除不祥的。不过,为了增强攻击妖邪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实现巫术目的,聪明的巫师想到要将桃棒和苕帚搭配起来使用。有人给这个组合起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即「桃茢」。
©《礼记》
用弓箭射击鬼魅邪崇也是传统巫术的重要手法。这里的讲究在于制造弓箭的材料。一般来说,用桃木制作的弓和酸枣树枝制作的箭最为常见,先秦人称之为「桃弧棘矢」。相传,西周时期,楚国先王曾专门挑选桃弧棘矢作为贡品献给周天子。确实,对具有浓重巫术意识的人来说,辟邪之物格外贵重。
无论棒打,还是箭射,都是以鬼怪为直接攻击目标的。
鬼怪藏哪?谁也不知,无非是跟着感觉乱打乱射一气!
(2)装饰类的桃木制品
桃木辟邪术的另一表现形式是将桃木辟邪物安放在住处或佩戴在身上。这种方法不是通过施术者的挥舞、射击等动作来实现桃木的制邪功能,而是让桃木制品在某一固定位置自行发挥它的威力。比如,古人用桃梗(用桃木枝雕刻成的桃人)、桃符(画有门神或符箓的桃板)之类的桃木制品守卫门户。
©《抱朴子》
说到这儿,估计很多人想到了那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了吧?
宋代,使用桃符的同时出现了写在纸上的春帖、柱联。到了明朝,写在纸上的春帖、柱联(这时有了「春联」之名)逐渐取代新春桃符!
桃木辟邪中最为便利的方法是随身佩带一些桃木制品。
儿时,我有一个桃核吊坠,有时戴手腕,有时挂胸前。
(3)可服用的桃木制品
一些与桃木有关联的物品——比如桃蠹(长在桃树上蛀食桃木的虫子)、桃灰(燔烧桃树枝叶而形成的灰末)、桃汤(烧煮桃木枝叶熬制成的汤水)——也逐渐成为辟邪的巫术灵物。这当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桃汤了。为啥呢?桃汤的使用花样实在是太多了,包括饮用、沐浴以及泼洒,很容易操作。
©《云笈七签》
据说,隋代,术士萧吉为东宫太子驱邪就泼洒了桃汤。
想来,泼洒桃汤既借了桃木的威力又用了沸水的威力!
4.
桃木辟邪的某些方法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讹变和分化。
比如,相同的方法(五月五日取东引桃枝,着衣带中,令人不忘),在《千金方》中用来治疗健忘的,在《医心方》中用来修补爱情的。
©《医心方》
估计,后人在理解「不忘」二字时有意无意产生歧义。
5.
古人在用桃木辟邪时都强调朝东方伸展的桃枝或桃根。
比如,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说,将东引桃枝插在门户上可以驱除专门惊吓小儿的鬼怪,说明人们对「东引」桃木的重视由来已久。
显然,这附会神荼、郁垒在东方大桃树下捉鬼的神话。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