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心理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梦境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能大家并不是很明白国内教男性谈恋爱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这个行业的兴起大概是2009年左右,那时候美国有一本非常着名的中文书名为《把妹达人》(英文名《THE GAME》),这本书介绍的是一个美国挫男“型男”如何通过向把妹达人“谜男”学习最终自己成为一个把妹高手的故事。
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把妹的方法和原理,所以本书我也打算这么写。
这本书的出现把PUA(PICK UP ARTIST,把妹艺术家)文化带向了中国,但是这个词并开始出现了中国本地讨论的网站和论坛,所有把妹技巧命名为“泡学”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由于这本书和这个网站的出现,直接把原来国内讨论泡妞的论坛,比如西米露、发芽吧、指男针这样中国本土化色彩比较浓郁的风头盖过去了。
PUA文化祖师爷:谜男
《把妹达人》的大致内容
那么这本书究竟写了什么,居然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作者通过向谜男求学把妹的故事,大概讲述了美国把妹达人泡妞的流程,他们把泡妞分为三个阶段,称为M3模型(其实不太记得具体内容),第一阶段是吸引A,第二阶段是舒适C,第三阶段是诱惑S。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技巧,比如A阶段需要用DHV,也就是展示高价值,比如开个跑车去见妹子就是最简单粗暴的展示价值的方式,当然你开个黑色大众之类的后面牌照的数字是空A888888这种是更加高阶的展示技巧……诸如此类的技巧很多,不一定是开车,还有讲故事,否定、推拉,高标准筛选,强框架……等等都是在展示高价值。
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装逼,这本书上来就说把妹的第一步是学会装逼,装逼装得好会让人尊敬加崇拜,装得不好就会被人骂你装什么逼呢?直到被人讨厌。微博用户”@花总丢了金箍棒”早年写过一本《装腔指南》,用幽默诙谐的笔调介绍过各种装逼技巧和方法,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回到泡学,比如像推拉技巧就是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具体举例就是搂着妹子的腰说你真是世界上第二好看的人,然后妹子如果问你最好看的人是谁呀?(很多人会问是不是你妈妈),你要说最好看的人当然是我自己。这个就是先拉后推的技巧来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同时突然地自我一下。其实在这个PUA技巧介绍里很多技巧在我看来还满低级的,但是很多不懂的会觉得想双击666。
教男人们泡妞的“恋爱学”是怎么回事?
举例说明就类似于这种技巧模型的术语非常多,以致于最开始的时候在论坛上所有人展示如何与妹子聊天都是如下格式:
男:“你好,很高兴你能认识我(骄傲风趣:把话反过来说)”
女:“你好。。。。。。”
男:“你是我见过的长得第二好看的人”
女:“谢谢”
男:“最好看的人是我自己(推拉:先扬后抑开玩笑)”
女:“切。。。。。。”
男:“来做个性格测试,你喜欢猫还是狗(多重对话脉络:一时间多开几个话题免得无聊)”
女:“狗狗“
男:”可惜了,养狗的女人不是我的菜(否定推:挫挫你这女人的锐气)“
女:”那太好了……“
男:”但是如果都像你这么漂亮,或许我会考虑接受她和她的狗(高标准筛选拉:我不是随便的男人,对女人很讲究的)“
男:”其实我来跟你说话,除了觉得你漂亮以外,最主要是觉得你人好,心地善良(服从性筛选:故意说一些有利于谈话进展的优点,比如你夸别人心地善良,别人就会表现出这一面来。)“
女:……
……
大概这就是最开始研究泡妞和恋爱技巧的方式,也是这个行业最开始的样貌,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技术,而且是个涉事未深对性和女人充满好奇心的淫荡小青年,肯定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
但如果你是女人,看到一群男人在这样泡妞,内心的OS肯定不太好听。
对,当年我23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把妹达人》这本奇书也有这样的感觉,只可惜我只用了一个月就放弃了。
啊~~~好像暴露年龄了呢。。。
没有为什么,因为觉得不好玩,如果都是按照一个模式去泡妞的话,对于我这种天生爱玩喜欢在未知中寻找刺激的人来说,不确定性本身就是趣味的来源,如果真的能够按照书上所说,一切按照一个模式或者一种公式就有确定的结果的话,那么一切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更何况书中所说的技巧并不靠谱。
教“恋爱技巧”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其实PUA作为一种亚文化流行到现在,之所以能有市场,往往还是满足了很多18~30岁的年轻群体的心理需求。
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无论你是年收入上千万还是月收入2000,可能大家都一样捧着手机在玩王者农药,一个手机只要配置不算太差,大家所能够进行的娱乐活动其实差别并不大,但是唯独有一样东西是不行的,那就是性资源的获取。
在异性交往这事上,基本上所有人都在“往上看”,也就是说所有人都想要一个在各方面都高于自己的异性,乡下妹都想嫁城里郎,农村古惑仔都YY城里的白富美,但是这种壁垒的存在,可能是普通人奋斗10年20年都无法跨越的,就算你跟高富帅可能都在花着一样的网费,喝着一样的可乐,吃着一样的KFC,玩着一样的王者农药,但唯独在妹子这件事上,可能最现实的情况就是他玩的妹子正在玩你。
比如说在大城市的人就很明显地能感受到这一点,作为北上广的土着想泡外来妹很容易,但是刚去大城市的小屌丝想泡本地妹无异于痴人说梦。在这条雄性鄙视链上,你在哪个位置,就只能泡到与这个位置相匹配的妹子,想要更好的就请你往上再爬一层。
当然,这种阶级壁垒的客观存在,也难不倒那些为了一亲香泽而绞尽脑汁的低阶男性。
比如,大城市由于人口流动性大,那么就存在另外一种方式来获取性资源,那就是包装自己的形象和身份,比如买奢侈品或者弄个高大上的形象,去高端场合拍拍照片,梳个小油头,租个小宝马开开,置办一身不错的行头,买个高档点的皮包,包里永远放个几万块崭新的现金,稍微学点港台腔造成你常年混迹于港澳台地区或者是留美华人的印象,这就能从一开始抬高自己的身价,因为大多都是陌生交往,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对方认为你社会地位比较高,你越不去说自己做什么,别人越是会认为你神秘和低调。
这在国内PUA行业的专业术语为“展示面”,这样的包装能够让人快速在陌生社交中掌握主动权和优势,尤其是异性交往,对于一些涉世未深,饱受偶像剧熏陶且抱有白马王子梦的姑娘们来说,这样的形象包装无异于满足了她们对于男朋友的种种幻想,所以便很容易如同飞蛾扑火般一头扎进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梦境里。
之所以能这样做,就是因为大城市往往不是熟人社会,小城市可能谁有钱谁没钱你跟谁混干什么的什么底细什么出身其实不难问到,因为圈子本来就小,出来玩的人就那么一些,所以一问就全知道了,也没有谁敢过于装逼。但大城市则不一样,因为人口流动性大,人和人之间比较疏远,所以想要查清楚一个人的底细是很难的事情,妹子们就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外在条件来判断他的价值。所以,塑造展示面就是屌丝想泡白富美的一种“作弊”手段,因为毕竟只是想要获取性资源,我作弊也能获取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去真正跨越自己的阶层。
所以这样的学问,就成了一切”恋爱学“的雏形,到了当下的PUA文化,已经把这一套东西研究得非常细了,无论从形象塑造,聊天话术,邀约技巧,人格伪装,约会策略,开房流程等等各个环节全部都产业化了,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在做,然后向所有人吹嘘,参加他们的课程,在多长时间内就能推倒妹子……所以,所谓”恋爱学“只不过是一种用投机取巧的方式短期内获(pian)取性资源的一种美化的说法而已,跟恋爱真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可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那些硬实力上不去的屌丝们,他们想要获取跟高富帅们一样的女人,这显然是一条捷径,只是稍有节操的人并不屑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俘获女人。就好像学生时代有人宁可不及格也不愿意作弊,这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学泡学的又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教泡学的本身就是一些”低阶“男,那么学泡学的就是低阶中的低阶了,用通俗的话来说,教泡学的大多都是伪装成高富帅的屌丝,那么学泡学的就真的是”屌丝“前面还要加个”臭“字。
因为“恋爱学”本身就是低阶男想要逆袭高阶女的一种取巧手段或者策略,它的本质其实就是以”伪装“高富帅为逻辑原点,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但是只要肯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想出这样的策略或者摸清楚其中的门道其实并不算很难。
但学PUA的人则是那种不仅心术不正,而且就连想都懒得去想的人,他们只想获取自己想要的结果,你给我一个解决办法,我按照你说的办就好,但是如果一个人去做一件事情连最根本的逻辑原点都搞不清楚,自然就更加不知道当别人出现某种反馈的时候,自己该如何恰当地应对才好,比如说很多人伪装出自己是高富帅的形象,女孩子对他回应冷淡,明明是因为自己极度缺乏安全感而不知所措,需要对方作出更多的情感上的确认,但却被很多学PUA的人解读为是一种故意的测试,自己太主动反而不好,所以就采取”冷冻“技巧,或者故意在她面前跟别的女孩子来往,让这个本来就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大失所望,对他的防备心理更强,回应更冷淡了。
所以就会大批量出现”泡学中毒“的现象,因为他们这些人并不理解这个策略的思路,而只是机械地按照PUA的技巧去模仿,所作出的行为、举动和语言当然就会前后不一,连自己本身人格都会产生混乱,造成在异性面前根本不知所措的糟糕状态,甚至有一部分人更加会因为一直遭受挫败而对异性产生麻木的心理,终日在游戏和岛国老师那里寻找安慰,就算有姑娘主动跟自己接近,也会心灰意懒,觉得反正自己搞不定地消极对待。
其实这些人真正的问题,就是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为什么会这样?
学PUA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懒人思维在作祟,学这玩意会把人越学越低能,就好像现在网络提供了便利的认识异性的途径,却反而让很多人更加不会与异性交流,究其根本是大家都想偷懒,既然网上可以认识,干嘛我非得走到大街上去搭讪呢?
实际上,网络上认识异性给我们徒增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你无法了解对方是什么目的,真实身份,出身背景,乃至真实颜值,因为现在各种美化的软件和技术实在太发达,便于让人伪装,而且网上认识异性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
如果用互联网思维的话,在电子商务运营中就典型的有这个共识,那就是每增多一个环节,就会降低转化率。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比如习惯于网络聊天和搭讪的人,有很多人就会大量出现“见光死”这个问题,因为你太习惯于电脑和手机屏幕给自己提供的安全感,反而当自己面对面跟异性交往的时候会变得很陌生和不适应,有很多人在网络和手机里可能变得特别熟悉,但真的一见面就完全找不到感觉。
而实际上在大街上搭讪妹子,其实是一件降低环节、风险和成本的事情,但是这个方式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又偏高,在现实中认识妹子,首先第一个就是一般人会拒绝这种方式,认为这种在街上随便搭讪的不是好人,但是这种妹子一旦对自己放心了之后其实很容易接受自己。可是对这种方式接受度很高的妹子,往往又是“老司机”,特别懂得与男的交往,其实后面交往过程又变得有难度,因为她能接受你这样撩她,但也可以接受别人这样撩她啊,无形中的潜在竞争压力和对手就变多了。
万事万物遵循能量守恒法则,有很多事情看似是便利和简单了,但其实会有看不见的风险,麻烦和成本,只是很多人往往就是在生活中眼睛比较短视,所以对于人际关系和各种事情缺乏控制能力。
所以这就是我当时放弃泡学技巧的原因,后来到我自己出来讲课培训讲男女交往类的课程就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泡学或者类似泡学的纯技巧类教学,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我要这样,就是因为学泡学PUA只能解决让很多能力和性格比较弱的人得到女人的问题,但是带来的负面作用远远比他们这个收益要高很多。
所以你想投机取巧,往往会需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补偿。我也见过很多泡学技巧学得666的人,这些人的后果则是失去了与女生正常交往的能力,只要一跟女孩子说话,满脑子想的都是用什么技巧和套路来应对。
不仅仅如此,他们还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与人勾心斗角算计别人,他们也明白这样的技巧对自己有很大的毒害,但是他们不愿意放弃,因为一旦放弃了,就意味着他要重新做回屌丝,做回原来那个完全不受欢迎女孩子待见的人,他害怕再次回到原来的生活,所以只好泥足深陷下去,我更看到很多年轻人,因为学习泡学技巧,虽然收获了一些品质并不高的性,但代价是把自己的整个生活赔了进去。
所以夸张点说,真的有点像与魔鬼做交易,你获得了你想要的,但代价是需要用你的整个青春乃至人生来偿还,但依然有太多的人泥足深陷,难以回头。
那么”恋爱学“究竟错在哪?
恋爱学的错误有点相当于儒家早期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区别,比如说,儒家讲孝道,就给很多当儿子的制定了很多关于孝的一些条条框框,还有很多礼法制度,比如夏天应该对父母做哪些事情,冬天应该对父母做哪些事情,诸如此类的一些规定,很多人就去机械地照办,虽然看起来好像也是孝子,但是当父母的却不一定会觉得舒服。
但王阳明的说法则是,如果你心在父母身上,夏天到了,你自然就知道要给父母纳凉驱蚊,置办很多夏天用的东西。冬天到了,你自然也知道要给父母准备棉被,注意保暖等等,你心思越在父母身上,就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这份孝心,即便有些行为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孝道,那么父母也一定是能感受到的,两代人之间关系自然和谐温馨。
这个道理用在男女交往,甚至所有人际交往中都是通的,如果你的心思都只是在自己身上,你无论再牛逼的技巧,也不会让对方觉得舒服,所以很多时候总是用技巧去与人交往的人,总会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就让人觉得跟他之间的相处很不舒服,别人都跟你相处不舒服,又怎么会对你这个人有好感?又怎么会喜欢你呢?
所以,与其去学习这些让人神经错乱的恋爱技巧,不如在生活中学着多去关心别人,让自己的心能够去把别人包容进来,把别人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重要,用百分之两百的诚恳、用心和踏实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并且能够去体会别人的不易,这样无论是社交还是恋爱,才能真正地获取他人对自己的认可、支持和信赖。
除此以外,真的别无他法,其实也真的没那么难,一切的困难和障碍,根子都在于人内心深处的自私、懒惰和贪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