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观音在道教之中,为慈航普度道人,据《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昔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据李善注引《灵宝经》曰:禅黎世界坠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也。遣朱宫灵童,下教姓音治弟之术,授其采书入字之音。于是能言。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郄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为了生存,广泛吸纳中国本土文化,故而吸收了本土道教的慈航普度道人的形象,并与印度相关传说对应起来,于是便有了南海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出现,又称南海大士,故而民间也有称之为观音大士。所以,观音的形象也由原来的印度双头马驹的形象演变到了汉地的男人形象,后又演变成了女性的形象。

自然演变为了传说中的“慈航道人”是一位男仙,后因见世界苦难重重,女子却没有出家修行之路,于是便转世为女身,修奉佛法,为女子开了不二法门,从此才有女子出家修行之路。
客观地说,在民间这个角度观音大士是佛道之共同信仰,所以中国道教中各大教派都有观世音菩萨的信仰,现今的研究佛道的学者或还在门外的修行者,总是反复各种追究观音菩萨与慈航普度道人是否一样,意图使用人为意识为自己也为它人设立心灵牢笼,却不知大道本源自是相通,显化自有不同,道教有道教的显化方式,佛教有佛教的显化方式,其本源直指却是一样的。
对于民间的百姓及信仰者来说,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慈航普度天尊具有那慈悲为怀、普度天下、解人纷难的精神与行为,是因为它的灵验,才会去产生信仰,而不是因为是教派的吹捧。
所以在民间很多道教流派中,也多是信奉观音的,在福建闾山一支,有些流派甚至强调,做道场时是必须要观音在场,而在青羊宫,白云观都供奉有“慈航道人”
慈航道人
慈航道人,元始天尊门下,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于普陀山落伽洞。法宝为清净琉璃瓶。
慈航真人就其来源道教有二种说法。其一据《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昔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
其二据李善注引《灵宝经》曰:禅黎世界坠王有女,
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也。遣朱宫灵童,下教姓音治弟之术,授其采书入字之音。于是能言。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郄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
依照道教的说法,慈航真人乃是原原本本的女真,依照《历代神仙通鉴》来说慈航真人商朝得道;而根据佛教的典籍记载,观世音则是从一开始就是男人身修行的,传入中国后观世音才逐渐变成女身。
小谈佛道观音信仰 道教慈航普度道人